掏黄牌 发表于 2013-7-22 09:12:52

介绍一位天津相声、评书老艺人

王大宝 天津相声演员 王瑞云(生于1927年6月9号)
(王伯麟本名王瑞云,俗称“王大宝”;)
王大宝阔别舞台几十年,他幼时学艺,评书门师父是评书艺术家顾存德。相声师从耿宝林。出师后正式登台演出,曾由有“相声学校校长”之称的相声老艺人周德山(艺名周蛤蟆)捧哏。1953年,王大宝加入了天津静海曲艺团,1958年转到天津河北区曲艺团,担任主演。传统相声、太平歌词、北京评书、中外戏法等无一不精,相声大师马三立曾经送给老先生四个大字:“相声博士”。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7-22 09:15:19

《笑坛点将录》之《“神算子”王大宝》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b21b5901016d5k.html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7-22 09:19:25

王大宝《九头案》http://v.ku6.com/show/Db9ykOdnIXRyzga_eEEDNQ...html

hwar4073 发表于 2013-7-22 15:51:06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7-22 09:15
《笑坛点将录》之《“神算子”王大宝》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b21b5901016d5k.html

老藝人的悲哀莫此為甚,老觀眾不見了,新觀眾不認識他,上台表演為啥?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7-23 09:02:35

hwar4073 发表于 2013-7-22 15:51
老藝人的悲哀莫此為甚,老觀眾不見了,新觀眾不認識他,上台表演為啥?

老觀眾,越來越少,是因爲懂藝術的越來越少(自然規律),而欣賞藝術應該得到傳承而沒有得到傳承。新觀衆只知道媒體(電視、報刊等宣傳的那個叫藝術)。所以就是老觀衆不見了,新觀衆不認識。上臺表演是讓觀衆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傳統藝術。

hwar4073 发表于 2013-7-23 09:35:44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7-23 09:02
老觀眾,越來越少,是因爲懂藝術的越來越少(自然規律),而欣賞藝術應該得到傳承而沒有得到傳承。新觀衆只 ...

這是個「代溝」問題,因為對「藝術」的定義不同呀!據我觀察,每個年代的人到了大約50歲左右就會開始回憶他的那個年代的藝術,但是對於現代年輕人的藝術就會有種排斥感,對於更老年代的藝術更是不會有深刻的印象,因為那是過去式,所以藝術的定義在每個年代的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尺度,如果版主家裏有年輕的小孩的話,應該就能感受到這種對藝術認知代溝的問題。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7-26 09:23:09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7-22 09:15
《笑坛点将录》之《“神算子”王大宝》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b21b5901016d5k.html

王老爷子表演《报菜名》
八十五岁老爷子使的什么段子呢,不到现场看绝是想不到他会开这个活,《菜单子》,这虽然是个说相声的基功活,但是您想想老头都什么岁数了,去年田立禾以76岁高龄使了一次,前几年张家口的相声演员丁文元来天津,由陈鸣志捧哏,在茶馆里使了一次《菜单子》,那时丁先生也得70多了,上个月丁、陈二位结伴做了古人,想想很是可惜的,但是他们跟王大宝比起来还是年轻的,刘立福先生现在88岁还在书场里说书,可是说书跟说相声又不是一样的劲头了,特别是85岁高龄还在表演对口相声,更是尤为难得了(马三立先生85岁的时候,虽然能登台,但是每演只能是一个单笑话,早就演不了对口的活了)。
王大宝这个《菜单子》虽然只演了一点点贯口, 就演了压桌碟那几道菜,和整个菜单子后面部分小贯口,毕竟是85岁了,但是从这一点来看,王大宝这位老先生水平还真是不低,有这么几个特点吧:
一从文本来说具有文献价值,因为王大宝演艺生涯的高峰期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后来他因为没有加入组织,一直在撂地演出,所以他的活从垫话,到正活的使法,都还是老路子,听起来别有一种风味,让人有个琢磨头,这个《菜单子》就是这样,从垫话,到结尾的底,跟别人都不一样。
二从演出内容上看有噱头,王大宝这个《菜单子》的最大特色就是其中加戏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您听别人的满汉全席都没有酒,我这个满汉全席给您变出一壶酒来,这段戏法演了十分钟。您可听明白了,这是戏法,不是魔术,王大宝的戏法从动作到钢条子跟王殿英是一脉相承,就说过去的老艺人为什么出了这么多大将,就是因为同一个段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像《菜单子》人人都会,但是王大宝加戏法,《拴娃娃》人人都会使吧,但是姜宝林的《拴娃娃》也有各别另样的东西,现在裘英俊的《拴娃娃》就是按姜的路子演的,所以说只有大同小异艺术才能不断进步,要是人人都按少马爷的录音学艺,那相声还有什么前途?
三 从贯口上看有功夫。王大宝的相声还属于杨少奎的那种体系,和丁文元、王文进、刘文步这几位的口风很像,但是王大宝比他们老几位有高的地方,就是他的贯口节奏感强,气口准确,确实达到了是在说贯口而不是在背贯口,我坐在台下都替老爷子担心,怕他气力接不上,但是听完了之后还是不错的,这还得说人家功夫瓷实。返场那个小段现在的演员绝对可以拿来借鉴一下的。

http://tieba.baidu.com/p/147779347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介绍一位天津相声、评书老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