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旅 发表于 2013-5-23 18:20:07

门头沟城子街道的苏家坟有主啦

   07年的时候在本版看到老五版主发了一篇《门头沟城子街道的苏家坟》,就一直惦记着,今天看网上文章说因为拆迁王八驼石碑已经运到门头沟博物馆院里了,正面好像有碑文,碑主就是版主写的郭络罗氏,是郭络罗公总历川陕右都。下面转载门头沟政府网报道,图片是法制晚报记者拍摄。

5月10日,门头沟城子商场拆迁工地出土清代残碑——通及完整赑屃碑座一个,为研究清代园寝制度及京西地区墓葬文化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石碑及碑座体形较大,雕刻精美,残碑为碑的下部分,青白石质,残高1.73米,宽1.08米,厚41厘米,碑身四周浮雕龙纹,出土时碑阴朝上无字,碑阳朝下有刻字,碑身两侧为素面。同时出土的还有赑屃碑座一个,高90厘米,长2.63米,碑担最宽处为1.14米,碑座为一整块石料采用高浮雕的雕刻工艺雕琢而成,外形为赑屃,明陆容《菽园杂记》载:“赑屃其形似龟,性好负重,故用载石碑。”该赑屃龟座形象凶悍,仰头张嘴,齿牙外露,凸鼻,两眼圆瞪,尖尾呈垂直向下状。碑担两侧浮雕为麒麟兽,呈奔跑状,昂头向后。现两通石刻文物已运回门头沟区博物馆保存,下一步将对石碑展开修复与研究工作。通过查阅《门头沟文物志》证实,石刻出土地为郭罗洛园寝。出土的残碑及赑屃碑座为园寝内遗物。郭罗洛园寝坐西朝东,规模较大,前倚永定河,后枕九龙山,其规制与山水相称,为陵墓福地,建国后园寝遭破坏,石碑被推倒。园寝内原有大宝顶一座,宝顶正前方左右两边各一螭首龟趺碑,此次出土的残碑即为其中之一,石碑的上部分及另一通石碑已于2011年运至门头沟区博物馆保存,现门头沟区博物馆花园里平躺于地上的螭首残碑正是此次出土石碑上部分,该石碑残高1.87米,宽1.08米,厚41厘米,碑首为四交龙首,雕刻精细。明陆容《菽园杂记》载:“螭虎其形似龙,性好文彩故立于碑文上。”碑额书“郭罗洛公之碑”六个篆体大字,字长10厘米,宽8厘米,郭罗氏为清代上三旗中的镶黄旗姓氏。碑身残存部分文字,共18行,满行15—4字不等,文曰:“皇清诰授光禄大夫总四川陕西等……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文渊阁大学士兼……上亲准噶尔旦命口边诸路会师公率西……康熙四十……”碑身字长、宽均为1.5厘米。文字书体俊朗飘逸,为清代官方通用的馆阁体。碑文记述康熙三十一年郭罗洛公总历川陕右都,康熙帝闻郭罗洛公卒,悲痛不已,按品级规制下葬,并将葬礼所用财物赠与治丧办,由其子负责处理后事。碑文中还提到康熙帝亲征准噶尔旦叛乱一事,命戍边诸路会师,其中就有郭罗洛公所率部队,并为讨伐逆贼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土石碑形制反映了墓主人品级,从碑及碑座尺寸,浮雕图案分析郭罗洛公应为镇国将军级,相当于一品武官,其园寝应按清代宗室王公园寝规制建造,即由工部统一掌管,费用由国家拨款。该石刻文物为研究清代园寝制度及京西地区墓葬文化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松园 发表于 2013-7-17 21:53:35

该去看看

孤旅 发表于 2013-7-17 22:20:54

松园 发表于 2013-7-17 21:53
该去看看

终于得到坟协的注意了,我以为这信息大家都知道了呢。

松园 发表于 2013-7-17 22:24:31

孤旅 发表于 2013-7-17 22:20
终于得到坟协的注意了,我以为这信息大家都知道了呢。

惭愧惭愧,一直很忙,版务疏于查看了,帖子早就看到了,一直没回。这碑最早在城子时去找过,已经被拉走了,宝顶还在,现在拆迁应该露出来了

孤旅 发表于 2013-7-17 22:33:13

松园 发表于 2013-7-17 22:24
惭愧惭愧,一直很忙,版务疏于查看了,帖子早就看到了,一直没回。这碑最早在城子时去找过,已经被拉走了 ...

上边种菜那个吧?记得有人说过门头沟城子煤矿青年广场一带也是坟地,修广场时被毁,有人记得埋碑的地方,好像我曾经的同事家里就是那的坟户。

松园 发表于 2013-7-17 22:46:08

孤旅 发表于 2013-7-17 22:33
上边种菜那个吧?记得有人说过门头沟城子煤矿青年广场一带也是坟地,修广场时被毁,有人记得埋碑的地方, ...

是的,就是那个,被房屋包围了

老五在此 发表于 2014-11-15 12:14:26

这文章也没说出具体墓主。实际经王林,杨海山二先生考证,此墓主应为总督葛思泰。

老五在此 发表于 2014-11-15 12:19:15

尤其文字最后一段,概念混乱,郭洛罗氏怎么可能是镇国将军?又说什么宗室园寝,简直是一窍不通。镇国将军是宗室爵位,不姓爱新觉罗怎么可能获封?看来写文章者对清代宗室封爵制度与异姓世爵世职制度根本毫无了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门头沟城子街道的苏家坟有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