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阳子 发表于 2011-3-23 16:00:00

[转帖]谭家菜传人

<p>&nbsp;&nbsp;一般人对于谭家菜的向往都是从那桌中外驰名的燕翅席开始的,这道宴席仅鱼翅就有十几种做法。作家梁实秋在《鱼翅》中写道:“谭家住在西单一个普普通通的宅院,每天只做两桌菜,提前十天预订。最奇怪的是每桌要为主人谭君留出次座,表示他不仅仅是生意人而已,也要和座上的名流贵宾应酬一番。”1957年,西单商场扩建,一年后周恩来亲自安排“谭家菜”驻北京饭店西七楼。如今走进北京饭店的大堂,就能看见谭家菜的牌子,苍劲的字体非常醒目。</p>
<p>&nbsp;&nbsp;清末民初,谭家菜由士大夫家庭谭宗俊父子始创,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除了宫廷菜之外,大小官员的家厨烹饪出来的菜逐渐流行,以至于当时有“私家名厨,实胜于饭馆”的说法。但后来这些菜品大都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烟消云散,而谭家菜却在激荡的历史风云中得以流传,靠味道征服了人们的胃口,那些清末民初京城旧食客们皆以吃到谭家菜为荣。当时社会上流传:“戏界无腔不学谭(谭鑫培),食界无口不夸谭(谭家菜)。”</p>
<p>&nbsp;&nbsp;今年57岁的王炳和是谭家菜的第三代传人,1971年进入北京饭店工作,那年还不到17岁。先在北京饭店厨房学徒3年,1974年他跟着彭长海踏进谭家菜大门。“我师傅曾经对我说过,学厨师要先学做人,人做不好,就不会成为好厨师。”在师傅手把手教导下,1978年王炳和初学有成,开始和彭长海一起到钓鱼台、各国使馆等处做谭家菜。“几乎每天都要出去,这也增长了见识。”王炳和笑着说:“在做菜的过程中逐渐爱上了这一行,随着时间流逝,越做对菜理解就越深,最后就和菜融合在了一起。”</p>
<p>&nbsp;&nbsp;王炳和有一句名言是:“谭家菜不会炒菜。”与其他地方风味的菜肴相比,谭家菜有个非同寻常的特点——只用烧、烩、蒸,从不爆炒,这是回避剧烈,追求平和。它只用糖和盐,突出原汁原味,决不用胡椒、花椒和味精,这是南甜北咸,互为提携,中庸之道。用王炳和的话说:“菜可以养人,任凭你原来的性格怎样,在你做菜的过程中,逐渐地就随着菜走了。”谭家菜的细腻温和在这几十年中对王炳和的影响很深,让人变得沉稳。确实,谭家菜经过百多年熏陶,不仅仅只是一个菜系那样简单了。</p>

老盘子 发表于 2011-3-25 08:34:00

谭家菜最有名的是鱼翅,不过现在为了保护鲨鱼,还是不要做鱼翅吃了。

颐和吴老 发表于 2011-3-23 19:54:00

&nbs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font size="5"><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谭家菜”是否就是“谭菜”?<br/><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1-3/20113231954178507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br/></span></font></span>

南城土著 发表于 2011-3-28 22:51:00

北京饭店“谭家菜”师傅的女儿(zal刚退休)在和平门全聚德工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谭家菜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