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古士 发表于 2010-11-24 21:13:00

二战枪支

<p>军事博物馆拍的几只喜欢的二战枪支</p>
<p><br/><br/></p>
<p><br/><br/></p>

颐和吴老 发表于 2010-11-25 08:03:00

&nbs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font size="5"><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希特勒的金手枪,存于西点军校:<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11/2010112582591912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br/></span></font></span>

眼底云烟 发表于 2010-11-25 07:32:00

<p>汤姆逊M1</p>
<p>M3</p>
<p>MP-40</p>
<p>仿M3</p>
<p>PPSH41</p>
<p>&nbsp;</p>
<p>如果中国军队要是能大量装备任意一种,小鬼子.............</p>
<p>要是苏联人早些提供ppsh41,志愿军将会创造更大的奇迹,伤亡也会减少一些的</p>

东便门 发表于 2010-11-24 22:11:00

【原创】初冬北风寒 朱雀悄然来

<p>不错 </p>
<p>最好能标出名称</p>
<p>制造商</p>
<p>国别</p>
<p>使用的军队</p>
<p>生产数量</p>
<p>呵呵</p>
<p>&nbsp;</p>
<p>&nbsp;</p>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5 00:52:00

<p>&nbsp;&nbsp;&nbsp; 还是最喜欢最后见图0057苏联的ppsh它的弹药数量达到71发几乎是当时德国的mp40见图0061(30发)两倍多,</p>
<p>是苏胜德的近战重要保障!短兵相接优势不言自明!当时是各国冲锋枪军队制式中弹量数最多的了, </p>
<p><font face="Verdana">PPSH的操作极其简单,即使是新兵也能很快的掌握。PPSh41发射7.62×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或者7.63mm毛瑟手枪弹,在150~200米的距离上准确度极高,高达900rds/min的射速使得在射程内的目标完全没有生还逃脱的机会。这点在短兵相接的近战中显得尤为重要,配备71发的弹鼓使得PPSh具有极其优良的持续火力,在实际的战斗中,PPSh41可以在5秒内把弹鼓中的71发弹发射出去。德军制式的MP38/40冲锋枪同其相比,尽管其准确性较高,但过于精密的结构使得MP38/40完全不适应俄国严寒的气候,枪栓经常被冻住打不响,不少德军士兵因此而丧命。因此,前线的德军士兵都千方百计地找寻PPSh41及其弹药,而且PPSh的71发弹药量比MP38/40的32发大了整整2倍还多!弹药量的增多意味着在激烈的战斗当中可以减少换弹的次数,生存下来的机会当然大大增加。由于PPSh41拥有如此优良的性能,德国方面也把缴获的的PPSh改装成发射德军制式的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但是弹药量仅为32发(MP38/40弹匣)的MP41(r)。 </font></p>

老片 发表于 2010-11-24 21:53:00

卡宾枪!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5 20:21:00

<p>天呀吴老前辈连西点都去过!那里的武器博物馆里好东西不少!听美国好友聊过,羡慕!</p>
<p>&nbsp;</p>
<p>&nbsp;西点军校创立于1802年。不过,西点并不是它的大名。它的正式名称是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只是因为它的校址在纽约市西北70多公里的西点镇而被简称为西点军校。久而久之,它的大名反而很少有人提起,而小名却名满天下了。 <br/>西点军校之所以出名,首先是由于它为美军、为美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在200多年里,光是培育出4000名将军就很不一般了,何况它培育出了两名总统和许多军事家、政治家,特别是涌现出了众多的总司令,从南北战争中北军总司令格兰特、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二次大战中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远东盟军和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和他的继任者李奇微、克拉克,侵越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以及海湾战争联军总司令施瓦茨科夫等,此外,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潘兴、布莱德雷、巴顿、阿诺德、史迪威、魏德迈等也出自该校。 <br/>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军赴欧作战的36名军、师长中,有34名来自西点。现在美军培养军官的院校多了,但在陆军中仍有40%的将军是西点的毕业生。 <br/><br/>没有围墙没有哨兵<br/><br/>&nbsp; 哈德逊河(Hudson River)是一条几百米宽的大河,河水清澈,自西向东缓缓流向纽约市区,汇入大西洋。河的两边是几百米高的小山,山上是茂密的树林。西点军校就坐落在这河畔优美的环境中。校园里的大小建筑造型别致,形态各异,错落有致,各种植物绚丽多彩,赏心悦目。 <br/>漫步在校园中,我们既为远远近近的秀丽景色所吸引,更为该校大胆开放的举措所叹服。这所全美国最负盛名的军事学校,9万多亩的大校园,竟然没有围墙,没有固定的或者游动的哨兵,外边的人可以随便出入。据说每年来参观的游客就超过300万,当然谁都不用买什么门票。游客们可以看学员在绿草如茵的大操场上训练,可以看内容丰富的博物馆,可以看众多西点名人的塑像,可以看西点学员陵园,可以和遇到的学员交谈,可以到处照相,也可以邀请学员合影。 <br/>西点军校的教员队伍也是开放型的,每年有进有出,长期任教的极少。大部分军事教官是从部队指挥官中挑选来的,任教3年左右仍回部队带兵。文职教官中不少是政府官员,任职时间一般为一到三年。学校还经常邀请在职与卸任的总统、副总统、内阁部长、国会议员、高级将领,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副秘书长、外国驻美大使、武官等军政要员和社会名流到校讲演。在假期里,学校会安排高年级学员进行军政实习,为高级军政官员、国会议员担任临时助理,让学员们了解大局,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 <br/><br/>最低录取率33∶1<br/><br/>最近几年,美国的陆、海、空军都没有完成招兵计划。但是每年报考西点军校的高中学生却是异常踊跃,虽然每年只录取1400名学员,而报考的人数每年都有几万,一般录取率只有5%左右,最低的时候33人中才取1名。 <br/>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学员,无论文化、身体、组织才能等都很出众,但并不能保证每个幸运儿都能顺利毕业。因为该校实行全程淘汰制,每个学年都有相对差一些的学员被淘汰,到最后大约只有70%的学员能学完全部课程,成为陆军少尉军官。去年就只有934名学员毕业,毕业率仅为67%。所以,有幸进了西点,学员们仍然都有危机感,学习、训练、体育无一不全力以赴,精益求精,不敢稍有懈怠。 <br/>&nbsp; 西点学制4年,开课48门,科学文化占57%,学习普通大学文理的主要课程,军事占35%,体育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学校有上百种条例和规章制度,学员必须熟记和遵守。每天集体活动17至18小时左右,只有6至7小时睡眠时间。每两周才有半天自由活动时间。 <br/>西点学员不能在宿舍里听收音机和看电视,不能带小汽车进校园,不能随便出校门,校园里只有军乐没有其他音乐,没有啤酒,没有吉他,只能在大厅里集体收看电视。夜间紧急集合必须在两分钟内完成,吃饭只有20分钟。女学员不准留长发,不准烫发,不准将头发扎在一起,不准穿凉鞋。新学员必须绝对服从长官和高年级学员的命令,在他们面前只能回答“是”或“不是”,不能问“为什么”,否则就会挨骂、受罚。 <br/>当然,升入二年级以后,学校则鼓励学员们思考,鼓励他们既坚决执行命令,又能独立思考,敢作敢为。到毕业时,使他们在智能、军事、组织领导、体能、品德等方面,都具备职业军官必备的基本素质,并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br/>西点的校训是:职责、荣誉、国家,很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总统或副总统每年都亲临西点毕业典礼。 <br/><br/>重视传统强化责任<br/><br/>该校有一座常年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不仅是对游人的宣传阵地,也是对学员进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我们参观那天,就遇到身穿灰兰色制服的男女学员三三两两地拿着笔记本在馆内仔细地观看、抄写。一位学员告诉我,他们都是利用自由活动时间来找资料的,差不多每年都要来好几次。 <br/>博物馆主体为地上3层,地下一层,面积约两千平方米。各层分别展出学员使用过的手枪、机关枪、大炮、坦克等各种轻、重武器,不同历史时期的军服,获得的各种勋章、奖章、奖状,以及反映重大战役的作战地图、历史照片、介绍学校历史状况的图表等。在早期毕业学员、美国历史上著名总统格兰特、艾森豪威尔等众多政治家、国务活动家、军事教育家、高级将领的巨幅画像或照片前,总是伫立着许多年轻的学员。从年轻学员们庄重和专注的神情中可以看出,这些杰出的前辈无疑是新一代尊崇和学习的榜样。 <br/>陵园是学校进行传统教育的又一重要场所,里面安葬的都是为国捐躯的西点学员。不论死者生前职位高低,所有墓碑一律高72厘米,白色,加之排列成行,使整个墓地更像是学员们严整的队列,庄严肃穆的氛围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到此的学员和参观者</p>

颐和吴老 发表于 2010-11-26 07:34:00

<div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verdana; margin-top: 5px; margin-right: 5px; margin-bottom: 5px; margin-left: 5px; font: normal="normal"normal="normal"normal="normal"14px="14px" /normal Verdana; padding-top: 0px; padding-right: 0px;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left: 0px; "><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face="楷体_GB2312"><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x-large; "><b>谢谢树人的详细介绍,听说您过去喜欢有关军事方面的一切。</b></span></font><div><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face="楷体_GB2312"><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x-large; "><b>西点军校博物馆是和您所说一致,里面还有一颗原子弹。</b></span></font></div><div><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face="楷体_GB2312"><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x-large; "><b>军校全景:</b></span></font></div><div><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face="楷体_GB2312"><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x-large; "><b><br/><br/></b></span></font></div></div>

颐和吴老 发表于 2010-11-27 07:29:00

&nbs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font size="5"><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br/>树人说的对,所以联合国大楼前有一拒绝战争的雕塑--扭曲的转轮手枪。<br/>博物馆的坦克和西点小镇的教堂:<br/><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11/20101127728207786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11/20101127728337643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br/></span></font></span>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6 18:49:00

<p>&nbsp;&nbsp;&nbsp; 吴老说来我很惭愧,从小受我国传媒主流战争片影响,觉得打仗是件很好玩的事,相关的刀呀枪呀炮很有神秘感,很威风,后来养小动物,植物发现生命很脆弱,某一天我到昌平北方射击场和好友去打步枪,突然想到如此一个大活人就给这样一颗小小的子弹隔着几百米打着,就这样去了,这是一个多恐怖的东西,就太不碰了,世上的事物好像都是办起来难,毁掉它却方法多多,可悲的的是世界上人类的智慧都用在如何毁掉生命而不是兴起生命上了。。。。。。</p>
<p>&nbsp;</p>
<p>&nbsp;&nbsp; 到现在我还是搞不懂,我国一到中秋佳节过年过节,电视上就放点战争大片,看着玩,好像过节看人家打架是很有趣的享受,动植物大片也都是国外的,其实我国的动植物是世界公认种类多的最珍贵的美丽的,也是破坏最严重的,怎么把传媒的的钱都花在拍了不知多少遍,假的不能再假的爱情连续剧,国内战争片上,真实美丽的自然动植物除了外国人和少数国内动植物爱好者没有人关注唉!</p>

钩鱼 发表于 2010-12-24 11:03:00

<br/>

尚古士 发表于 2010-12-24 17:27:00

楼上是顺溜他妹么?

钩鱼 发表于 2010-12-24 18:41: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钩鱼</i>在2010-12-24 11:03:00的发言:</b><br/><br/><img style="CURSOR: pointer" title="oldbeijing.org"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oldbeijing.org/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4d511f4xvb19u39kqgbh&amp;690.jpg<br/><a href="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12/201012241124518005.jpg" target="_blank"><img style="CURSOR: pointer" title="oldbeijing.org"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12/201012241124518005.jpg"/></a><br/></div>
<p>找问题,找出5个错误的是懂抢的。</p>

颐和吴老 发表于 2010-12-24 19:30: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钩鱼</i>在2010-12-24 18:41:00的发言:</b><br/>
       
       
        <p>找问题,找出5个错误的是懂抢的。</p>
       
</div><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font size="5"><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nbsp;&nbsp;&nbsp; 瞄准镜(是现代的,不知怎么安上去的,拿木螺丝拧上去的吧。但是装上去也离眼睛太远)、枪套(无法拉枪栓退弹壳和装弹)、枪托没在腋下(后坐力瞄准镜会撞瞎她的眼睛)。我是半懂哈。</span></font></span>

钩鱼 发表于 2010-12-24 22:17:00

<p>&nbsp;&nbsp;&nbsp; 错误:枪托没抵肩,枪栓没挂好,瞄准镜安错地方并且安反了,枪衣妨碍拉栓装弹退壳,美女贴腮贴到枪机上了(还有几个小错误)。幸亏没挂好枪栓打不响,如果打响了,美女的眼睛和下巴颏子恐怕危险。这是一部电视剧的镜头</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战枪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