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胡同印象》对北京胡同文化濒危的挽留
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4 04:33 编辑<font face="Verdana">有幸欣赏到了海德光先生的《胡同印象》,一番思量之后,发现这本书吸引我的是那原汁原味的胡同文化本身。书中所有这些照片均拍摄于上世纪个90年代,展现着于今渐行渐远的中国20世纪最后10年的北京胡同生活,朴素、生动、充满温情。<br/> 尽管说,我不是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没有在长长的胡同里玩过藏迷哥、拍洋画、弹球儿,没有在夜幕的砖瓦下逮过蛐蛐、也没有在烈日炎炎的午后粘过知了……这些,所有这些如同一个孩子在童话收尾处滑进梦乡般的感受,却轻易地就将我拽进身后那个寂静的历史时空。<br/> 胡同作为一种人类历史的产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有学者认为,胡同是从蒙古语中“忽洞格”——井这个词转变而来。胡同的形成始于元朝,中轴线傍水而划,无论皇宫还是民居都是先挖井后造屋,或者预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规划院落的布局。故此说,胡同因井而成巷。这便显示出胡同与人的生活是何等的密切相关。 <br/> 带着想了解更多有关胡同文化的渴求,我结识了《胡同印象》,这本并不厚重的摄影集,却凝聚了作者长达十年创作精力。集子所以让我为之动情的原因之一,大概就在于创作者并不是将它单纯作为胡同风景拍摄,而是将作品的创作奠基在对胡同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深厚的情感之上。那东棉花胡同里精美的拱门砖雕,一件不朽的艺术品,把昔日大户人家的庭院的繁荣带到眼前;那飞龙桥胡同门前的上马石与栓马桩曾为何人而建?当我把注意力投放在这些历史建筑所营造出的情境中时,历史的洪流似乎连同我一起席卷而去。这一点,在现在的很多同类摄影作品中确实是很少能体验到的。而且,在这本摄影作品集中,我试图加强对画面的探索,才发觉我根本忽略了这是一件摄影作品,创作者又身在何处?我丝毫察觉不到创作者要在观者的眼前强调自己的创作意图,而是在作品后面“隐身”退去,取消了个人的主观干预,而是描述一种事物本真的样态,进而因为作品中的这种本真的东西,我才被唤入照片中记录下来的那一刻,仿佛画面就是观者自己在场的真实的视觉感受。<br/> 我想,这种效果并不是通过技术,更不是通过器材达到的,偏偏是创作者情感使然。《胡同印象》采用统一的黑白胶片拍摄手法,这是一种平静地创作,不张扬不华丽,不正是与胡同本身的一种契合吗?<br/> 几日前在某网页上浏览一则新闻,说因地铁6、8号线工程南锣鼓巷面临拆迁,是北京城市规划重点市政建设项目,拆迁共涉及62个门牌号码。地铁站点位于地安门东大街南侧,与街北侧的8号线南锣鼓巷站点。最后的老北京,南锣鼓巷,即将消逝……<br/> 科技的现代化正因为它的需要而改变着北京,改变着北京胡同,改变着北京城旧有的百姓生活并成为一种默认的快速机械的生活方式,看来胡同早晚会消失。想必正是对今天北京代表性的胡同文化几近绝灭的保存与挽留,《胡同印象》在今天越来越显出它的价值。<br/></font>
www.055255.cc 澳门葡京娱|乐|城:国际品牌う顶_级_信_誉 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4 04:33 编辑
海先生的画册我也收藏了一本,图片的确很珍贵。
www.188100.cc 本站强荐:185娱乐┷城.足球┷真_人.彩票齐全┷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 首次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信誉绝对保证185.cc 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4 04:33 编辑
帝京子民老师也喜欢这类摄影么?如何看到您的作品?
www.138110.cc 澳门葡京娱|乐|城:国际品牌﹂顶_级_信_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