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首席 发表于 2022-3-30 08:23:38

读克明《永别了 地坛》想起的

读克明《永别了 地坛》想起的克明----那么多头衔我并没在意,而他的音乐作品和史铁生及地坛的字眼带着我走进了他的世界。    他的音乐作品中的《往日阳光》我很喜欢,经常还要演奏几遍呢。他写史铁生?我带着好奇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他俩都是清华附中的学生“能把我俩连在一起的就是回家的路”......,“一起穿过清华园......二校门......31路公共汽车”。我都是那么地熟悉,立即可以呈现出所有的画面。    (原文)“我的家很小,只好到地坛公园找到一片松林,权当是我的练功房”。克明叙述这一段时,我想起了我也在地坛的松林里吊过嗓子,地点都离他说的地方不远,就是进南门往西拐的那片松树林中。    (原文)只有过得硬的发小才能帮史铁生倒尿壶;也只有这种铁关系才能不管何时“踢门”就进史家厅堂。    “去年,为了怀念发小史铁生写了一首歌曲《塬上的星》。“录音的时候我给歌手讲北京知青的故事,讲了史铁生。我说,这歌是献给他们的。假如真有来世,我背也背上铁生去塬上看星星”,当录到如果我再活一回,还想在塬上行时,张虎突然蹲下,嚎啕大哭再也唱不下去了.......”。看到这里我也随着文章的起伏而激动起来!    克明!“家住在雍和宫对面”........我突然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克宪也住在雍和宫对面,他是我年轻时的球友,那些年常去他家呢。莫非他们有关系?有!太有了!!!克明、克宪、蒙古族....... 有可能他们就是哥俩。克宪长我两岁,喜爱音乐,那时候他吹圆号,我们除了打球外,还探讨一些音乐方面的问题。我们还是十几年见过的一面,这篇文章又把我带回了70年代我们学琴、打球的快乐时光。    一晃都老了。想起那时候的朋友还是记忆中的模样。还是别见面,见面一定会失望,留着最好的那一份印象吧。                                                                                                           耕臣2019.5.10

老片 发表于 2022-3-30 08:45:51

没看明白!:L

钩鱼 发表于 2022-3-30 11:04:34

本帖最后由 钩鱼 于 2022-3-30 11:20 编辑

老片 发表于 2022-3-30 08:45
没看明白!
给您屡屡人物关系;P
史铁生,老三届高中毕业去延安插队,3年后下肢患病瘫痪回北京,散文家,写过“我与地坛”,中学语文教材用过其中2段。克明是音乐词作家,曾和史铁生是初中同学,写过一篇“永别了地坛”。俩人都住雍和宫对面。
“读克明《永别了 地坛》想起的”, 作者耕晨有位朋友“克宪”也住在雍和宫对面,联想到克宪和克明同是蒙古族、都住在雍和宫对面,很可能是兄弟...
回忆过去,回忆地坛、感叹人生
史铁生只活了49岁,写了很多文章;临终前咬牙坚持着不闭眼,直到器官移植医生赶到;他的肝脏3小时后送到天津,救活了一位患者。很感人。

老片 发表于 2022-3-30 11:44:52

钩鱼 发表于 2022-3-30 11:04
给您屡屡人物关系
史铁生,老三届高中毕业去延安插队,3年后下肢患病瘫痪回北京,散文家,写过“我与 ...

谢谢您啦!:handshake:victory:

侯门首席 发表于 2022-3-31 08:06:54

钩鱼 发表于 2022-3-30 11:04
给您屡屡人物关系
史铁生,老三届高中毕业去延安插队,3年后下肢患病瘫痪回北京,散文家,写过“我与 ...

您圣明:hu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克明《永别了 地坛》想起的